春节期间,陪朋友&合伙人Citywalk武汉、长沙两地,短时间内体验了两座城市各自独特的气息,说说的我感受。
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性美食。
街头巷尾的小吃必须安排上,它代表一座城市的美味下限。
未煞费苦心做攻略?那正好,跟上排起队伍的小店,和旅伴一起,等待也不显漫长。
食无定味,天南海北,你问好吃吗?谁管啊,几根竹签在容器内穿插,几口吃食在分享中入肚,已胜过所有。
仅小吃而言,武汉与长沙,难分上下。
但提到正餐楚菜,我讶异于朋友不知道排骨藕汤。楚菜不够知名,缺乏传播,缺乏影响力。当她问起湖北有什么代表性餐饮品牌时,我脑袋空空。
楚菜无大菜。
长沙则不同,本地餐饮品牌如同湘菜的地位,十分霸道。
置身于五一广场,信息密度集中轰炸,不用做攻略,也无需咨询当地朋友,心中便有了选择。
四面八方,应接不暇的巨大霓虹灯招牌锤入眼帘。
卖点工整,背书齐全的各种喇叭叫卖声钉进双耳。
在这个场域下,你的消费欲和食欲也跟着升腾。
如果放大了看,这里就是一个巨大的货架,街道是货架走廊,门头广告牌则是包装,任君挑选。
本地人在乎的正宗,在乎的local,已不是重点。
费大厨、坛宗、炊烟等本地营销好手,不管本地人如何评判,放心选择,大概率不会踩雷。它们星罗密布,近在咫尺,走不了多远,尽数品尝。
更令我惊奇的是,这些品牌不是竞争对手,而是生意伙伴。
它们搭伙造富,生意共享,你在坛宗消费,再跑去炊烟点一道招牌菜,彼此也不嫌忌讳,服务员热情招待,端菜上桌。
仿佛是置身在一条邻居为伍,共同营生的街巷,而不是经营有序的商场。
在这样良好的营商环境下,旅客吃得开心。
我一直认为,唯有大菜,才能真正代表一座城市的风味。
当大家围桌而坐,共享正餐,点上几道当地菜式,才是真正的闲适时刻,也是彼此分享行程感受,情绪流动的时刻。
长沙有着众多的标志性餐饮品牌,而武汉尚未达到这种程度,这条路,任重而道远。
春节的长沙街头可谓人满为患,行进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只能缓慢地前进。
若心情急切,希望走快一些,就得学会眼观六路,见缝插针,才能稍微加快一些行进速度。
生于武汉,长于武汉的我,性子急,容不得慢。
但被人群裹挟,不得不慢的氛围下,我开始留意城市的商业,从中窥见了一些长沙与武汉的差别。
高度集中的茶颜悦色系门店,短短百来米,十几家门店扎堆。不从商业角度考虑,对旅客体验而言,这样高密度的开店,且店店排起长龙,也算是奇观。
然而,更加吸引我的是消费商业如此发达,城市中仍然生长出那些充满个人特色的小店。
无论是我们无意间发现藏在五一广场附近的苏家巷,还是慕名前往的潮宗街。
各异的店铺主理人通过门头、小摆件、文字和空间设计来展现他们的品味和生活理解,打造出独特的门店品牌,吸引着那些有着相同理念的路人进店探索。
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门店往往与居民区相邻。买手店与民房相连,肉铺边是咖啡店,潮玩店背后藏着装修典雅的玉器店,共创办公空间旁是旅居公寓……
与规划严谨的集中商业相比,这种自下而上形成的街区,没有严格的商业标准,却在空间上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。
好的文旅商业街区是城市的底色。
武汉,一座急性子的城市。本土的商业消费也呈现出火急火燎,渴望规模扩张,却在品牌塑造及商业影响力方面,尚显乏力。
然而,若论起独具特色的小店,武汉绝不逊色于长沙。
遗憾的是,由于武汉的庞大体躯,这些别致的小店分散在三镇的各个角落,未能形成强大合力,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质感的街区。
无论是历史悠久的黎黄陂路、昙华林,还是新兴的咸安坊、保元里,武汉始终在努力打造能体现年轻活力的商业街区。
然而,这些街区中,有的过于混乱,既缺乏消费的吸引力,也缺少文化的美感;有的过度商业化,虽然试图展现文化张力,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。在我看来,矮子里选将军,其中表现较为好一些的要数黎黄陂路,它成功地在我心中刻画出了一个闹中取静的城市形象。
如何体现年轻感,往往可以通过消费去表达。
只有当更多有创造力和理想的主理人聚集在这些文化街区,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场景,才能吸引那些渴望年轻的消费者进店探索,并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。
年轻并非年轻人的专利,那些怀揣好奇心的中老年人群,其消费力其实远比年轻人更为强劲。
凌晨的五一广场,可不只有体力正盛年轻人,还有穿插在其中的各个年龄段的人们,他们精神面貌诠释了长沙作为娱乐之都的底色。
我期待,未来的武汉,多点自由度,多点耐心积累文化,也能拥有一些让人心生向往的文化商业旅游地标。
注:部分文章是引用或者转载于其他网络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。
联系人:曾主任 18999890807 电话:0991-2201257
中心地址:乌鲁木齐新华南路288号(原商业厅院内培训楼)
COPYRIGHT © 2016-2020 新疆丝路美食特色餐饮研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.
新ICP备20000765号-1 技术支持:新疆再腾网络 网站访问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