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,平均主义被打破,各行业工资和收入格局发生了新变化。
198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762元,2015年的平均工资是61240元,三十几年间,工资的涨幅达到了80.37倍。与此同时,许多“金饭碗”掉价成了“土饭碗”,也有不少曾经的“土饭碗”逆袭成了“香饽饽”。
▲80年代的厨师旧照
出租车司机、售货员、邮递员等现在很普通的职业,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人的梦想。“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成为出租车司机。”生于50年代的石家庄老司机老刘说,“八大员”“十大员”是60年代到80年代人们对热门的驾驶员、售票员、邮递员等职业的统称。
老刘回忆说,在80年代,汽车是奢侈品,司机更是牛气冲天。据老刘讲,他的一个司机朋友“每天把车往石家庄的纪念碑那儿一停,来人了就拉,没人就歇着,没几年就戴上大金项链了。”半路出家转行跑出租的老刘也过了一把瘾:“开出租一个月赚两三千很轻松,其他工作一家子也就七八百的收入吧。”
“万元户”是80年代特有的名词,大体由个体户、私营业主和企业承包者构成。“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”、“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”是当时的顺口溜。《中国青年报》当年的一项调查显示,当年最受人们欢迎的职业前三名分别是出租车司机、个体户和厨师,而最后三名则分别是科学家、医生和教师。
▲电影《饮食男女》的剧照
“搞地质勘探的赚得多,他们是专业人才,而且长期在野外。”老刘回忆说。根据1995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一些行业工资水平已“脱颖而出”:电力、煤气和水供应企业7843元(其中电力企业明显更高),铁路9098元,航空运输业12686元、邮电通信业9026元、工程设计8377元。
也在这一时期,我国已经“坚定了开放决心”,外国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,当时外企的中国员工拿到的绝对算高薪。在1992~1995年期间,中国的城市职工收入是美国普通人月收入的1/50~1/40,而在中国的外企执行的是母国的工资标准。蛇口著名的港资凯达玩具厂一个普通的女工,月工资可以挣到300元以上,另外再加上各种福利,以至于有了“娶女就娶凯达妹”的说法。
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兴起,带富了另一批人:1990年12月1日和12月19日,深圳、上海证券交易所先后开市。全民炒股的热潮使得证券交易所门口卖小吃的、看车子的大爷大妈也因此发了一笔财。
因此,考大学成为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目标,越来越少人选择从厨。
在社会竞争增大、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的今天,公务员是无数青年人眼中的“香饽饽”,“编制情结”始终是不可忽略的优势所在。
老刘说“公务员,在古代就是吃皇粮的人,不用看天吃饭,不管年景怎么样,工资都是一样发。当了公务员就意味着以后有机会当领导,当了领导就是升官了,升官了就能发财,不像做买卖的,今天赚了,说不定明天就赔的倾家荡产。”
对于50后老刘来说,他们那一代人完全是从“单位”里生,“单位”里长的,在他们的时代,所有有工作的人,都在单位里,所有的大学毕业生,都包分配去当公务员或者国企员工,在他们的辞典里,没有单位=没有工作,他们对“单位”外面的世界有一种天然的恐惧不安,所以,当孩子找工作时,挤破头也想“吃上公粮”。
于是,厨师行业的人才也变的越来越少了。
今年来,金融和IT行业的丰厚收入,带动了各高校相关专业的火爆,更让每年的应届毕业生趋之若骛,毕业生起薪最高的接近两万,“秒杀”众多在职上班族。在2016年,年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114777元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2042元,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.85倍、1.81倍
据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,毕业生期望就业的三大类行业依次为IT/互联网/通讯/电子、金融/银行/投资/基金/证券/保险、政府/公共事业/非盈利机构。每年,北京复兴门的金融街都在吸收着海外归来以及北大、清华等名校的高材生,到证券公司投行部去,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薪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最大梦想之一。
反观现在的厨师,高温补贴难得,加班加点无奈,还要因某烹饪学校的广告被嘲笑,被看轻。
未来的厨师,又该何去,何从。
联系人:曾主任 18999890807 电话:0991-2201257
中心地址:乌鲁木齐新华南路288号(原商业厅院内培训楼)
COPYRIGHT © 2016-2020 新疆丝路美食特色餐饮研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.
新ICP备20000765号-1 技术支持:新疆再腾网络 网站访问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