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学习践行者而言,阳明心学到底是什么?
2012年11月15日,润泽园与28位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走进贵州龙场,去体会阳明先生当年在那种环境下超越自我,所悟到的儒家思想核心之道。从那时候起,我们就做了一个决定:我们不是研究阳明心学,而是践行阳明心学。
那一次龙场之行结束后的三年,我们一百多位阳明心学践行者,一起做了为期一千天的“实验”,去体证践行阳明心学,到底能为生命带来怎样的变化。这三年,每年有一个主题:第一年是践行“诚”;第二年是践行“明”;第三年是践行“赢”。
诚则明,明则诚,进而赢在人生、赢在职场。2015年12月,润泽园在北京举办了一场“毕业典礼”,以总结和分享这三年的收获。其中一位受邀参加活动的知名企业家说:“外面冰天雪地,这里春风拂面,这就是我所寻找的心灵的家园。”由此,我们开始了对阳明心学的更深的实践和探索。
阳明先生讲“心外无理,心外无物”,又说“心是天渊”,可是心在哪里?又体现在何方?
从2016年到2017年,润泽园开始陪伴同仁一起学习《道德经》,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,对于阳明心学的体证有助于领会《道德经》的精髓。这其中,《道德经》开篇的6个字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让我们明白:“道”是一个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本质真相规律的明白和体证。
本质和规律是客观的,可是对于人生和社会本质规律的明白和体证程度却是主观的。人生社会规律与自然科学规律不同,万有引力、相对论,这些规律都是可以明确讲述的,可“道”,如人饮水、冷暖自知,体证多少只有自己内心知道。
体证了道之后,又如何去应用呢?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一章有这样一句话:“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”,这12字言简意赅地说明了,一件事是怎样开始,又在哪里结束的:
“道生之”,做一件事首先要有一个想法、念头,或依道而行,或背道而驰,这就是在“道”上;“德畜之”,明白了道理后,“德”要去修炼、畜养;“物形之”,“物”可以理解为条件,做成一件事情需要条件;“势成之”,等待时机,借势而为。
阳明先生讲天理,老子讲天道,《道德经》最后一句话: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”天理与天道如何融合在一起呢?
2017年,我们在《文化自信 民族复兴》一书中分享了对于“心-道-德-事”和中华经典的体悟,当把“心-道-德-事”和阳明心学所阐述的“心”,以及老子所阐述的“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”连接在一起的时候,豁然开朗:心是道的源泉,道是德的根本,德是事的根源,厚德才能载物。
借助“心-道-德-事”,我们对《大学》《论语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《庄子》等中华经典的精髓有了更多也更深的体悟,也得到了无数的生命成长的收获。在所有收获中排在第一位的是: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“大我”,如阳明先生所说,人人心中有仲尼。
这也印证了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,为世人所揭示的人生社会本质真相: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。原来,我们相信的是,我还有50%、80%的潜力没有被开发,只要我努力,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。
现在,我们相信,一个人心中的潜力是无限的,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宝藏。因而,生命是如此的充满希望。哪怕你已经功成名就,你的心中仍然有无尽宝藏亟待开发,或许你的事业、人生还不尽如人意,但你的心中同样拥有无尽宝藏可以开发。
排在第二位的收获,是体证到了“小我”,何谓“小我”?倘若一个人能静心观照自己的念头,会发现各种杂念纷飞,这些闲思杂虑会变成言谈举止,最后造成各种后果,首先伤害自己,顺带伤害别人。
如何除去小我、开发大我?基于“心-道-德-事”,又有了明心和净心的方法论。“心-道-德-事”和明心净心方法论,这就是润泽园陪伴同仁学习阳明心学和《道德经》等中华文化经典十几年,最后通过《文化自信 民族复兴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)所呈现的精髓。
一路走来,学习、践行的企业家,本来是想让企业经营得更好一些,但“本想拥有一棵硕果累累的苹果树,如今开发了自己心中无尽宝藏,我们拥有了整片森林的希望。”
我们如此平凡,却又如此幸运,有机会学习阳明心学和《道德经》等中华文化经典,也愿意把这份体验与广大读者分享。我们荣幸能有机会加入读书的队伍,愿你我一起学习中华经典,成长自己,庄严自己,庄严事业,也庄严祖国。
联系人:曾主任 18999890807 电话:0991-2201257
中心地址:乌鲁木齐新华南路288号(原商业厅院内培训楼)
COPYRIGHT © 2016-2020 新疆丝路美食特色餐饮研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.
新ICP备20000765号-1 技术支持:新疆再腾网络 网站访问量: